2月12日,《江西日報》第5版以《緊急集結 他們在這里筑起堡壘——記江西衛生職業學院支援南昌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小分隊》為題,對我院支援南昌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進行專題宣傳報道。報道全文如下:
緊急集結 他們在這里筑起堡壘
——記江西衛生職業學院支援南昌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小分隊
一天之內,組建隊伍,緊急集結;
兩天之內,進駐觀察點,正式開展工作;
三天之內,成立臨時黨支部,把戰斗堡壘建在防控疫情一線……
1月31日,在南昌縣防控應急指揮部和學院黨委的倡議下,江西衛生職業學院10名教職工志愿報名,組建成支援南昌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小分隊,赴南昌縣集中醫學觀察站(涇口鄉)開展工作,擔負共同抗擊疫情任務。這支隊伍中,有6人是共產黨員。
隊長朱福良,是學院護理系黨總支書記。緊急任務來臨時,他愛人在省婦幼保健院臨床一線,工作特別忙,小孩沒人照顧,只能委托鄰居幫忙照看。談到接受這次任務,他說,看到全國防控形勢嚴峻,武漢那邊的一線醫務人員臨危不懼。作為一名有醫師資格的醫學教育工作者,自己是坐不住的。“支援屬地抗擊疫情,是我們的職業使命,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擔當。”
隊員陳寶玲,是學院護理系副主任。她在請戰書中寫道:“志愿加入小分隊,是為了更好踐行當初在南丁格爾雕像前許下的鏗鏘誓言。”作為小分隊的業務指導,不僅要保證完成抗疫任務,還要時刻把同事們的健康安全放在心上,為此,她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嚴格落實無菌操作要求:“工作區一定要戴好帽子”“務必注意洗手消毒”“脫防護服動作輕柔不要撕扯,以免形成氣溶膠”……
隊員戚雯琰,是學院的專業教學骨干。當4歲的小女兒聽說她要去隔離區支援時特別著急:“媽媽要被關在小黑屋里了,我要去把媽媽救出來!”戚雯琰安慰女兒說:“媽媽是超人,媽媽一定會帶著大家一起安全飛出來。”這位“超人”媽媽,身處隔離區仍不忘教學本職工作,沒有值班任務時便在辦公室做課件和網課,凌晨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。
隊員楊麗鵑,是學院助產系專業教師,系里的老師們都稱她為“老楊”。“老楊”其實不老,還只是一位年輕的媽媽。但在工作中,這位年輕媽媽卻是一名“老手”,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在小分隊里,她配合陳寶玲老師制定完善工作流程,做事利索,麻辣干練,不愧是“老”楊。
隊員周娜,消毒、穿脫防護服動作標準,是一個特別愛美的小美女。每次穿防護服值班回來,她臉上總是布滿汗跡,還有護目鏡留下的深深印痕。大家看著心疼,她卻毫無怨言,甚至拿起手機來自拍,說要把這個形象留下作為紀念。
隊員中,還有負責小分隊保障協調的沈林,是學院助產系黨支部副書記,是一名說話少、做事多、有著質樸忠誠本色的老黨員。汪薇和戴月兩位老師,是學院專業教學骨干力量,忙完值班值守工作,還要惦記著組織教學內容、制作課件,為開學之后的線上教學做準備。年輕黨員陶越、王招珍家里都有兩個年幼的孩子,又都是雙職工家庭,為安心做好工作,只能把照顧小孩的擔子壓到了老人身上。
除了這10名隊員,小分隊還有一名特殊的編外隊員,她就是學院助產系副主任汪愛琴。小分隊征集志愿隊員時,她最早報名,但因任務緊急,等到她從海南日夜兼程趕回學校時,小分隊已經開赴觀察點開展工作。她為沒能和同事們到一線并肩戰“疫”感到遺憾,但她的心卻留在了小分隊。工作群里,她時刻留意隊員們發出的工作動態,及時為他們提出專業建議,關心他們的健康安全。
當被問到為什么會志愿加入這支隊伍,隊員們沒有豪言壯語,只是很平靜地說,作為共產黨員和醫學教育工作者,能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貢獻自己的力量,我們感到很自豪、很欣慰!
留觀對象與日俱增,從16人到17人,再到22人,已經滿額,小分隊的工作也一天比一天繁重。他們并不知道還將在這里戰斗多長時間,但是他們胸有底氣,面對重重困難,保持旺盛斗志和必勝信心。
因為,他們已經在這里筑起堅強堡壘;
因為,鮮艷的黨旗已經在這里高高飄揚……